(原标题:预制菜的死敌不是罗永浩配资知识股,是贵)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西贝全国370多家门店要完成九项整改,包括改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改为门店现场制作等,西贝还表示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调整到门店现场。
实际上,这不是西贝第一次道歉了,在2020年西贝就曾因为菜品涨价而公开道歉。
这次没有涨价,西贝却仍然被消费者吐槽“贵且难吃”。为了平息争议,西贝提出了九大整改措施,但是没有调低菜品价格。应对危机,它的侧重点不是降价,而是让消费者看到价值。
价值和价格如何让消费者觉得匹配?这是很多餐饮企业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正集体步入一个残酷的“微利时代”。《餐饮商家线上化经营:现状洞察与未来趋势思考》显示,去年餐饮行业平均净利率已压降至15%以下,超过16%的商家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闭店潮悄然蔓延,全年餐饮业闭店数攀升至的409万家,闭店率高达61.2%,甚至超过了本就艰难的2023年。
利润越来越薄,消费者的钱包却捂得更紧。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仅为39.8元,同比下滑6.6%。当“微利”遇上“降消费”,传统依赖高客单价拉动盈利的增长模式,已然行不通。
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西贝创立于1988年,场景定位家庭欢聚餐厅,在全国62个城市拥有370余家直营门店,超过75%的门店聚焦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西贝人均消费超过了85元。
这个数字放在五到十年前,或许还不成问题。但如今,同行早已全面卷向“性价比”。同样主打西北菜的九毛九,人均消费在55元左右;中式休闲正餐品牌外婆家和绿茶餐厅,人均消费分别为67元和62元,西式品牌萨莉亚则在48元左右。
人均价格更低的是那些迅猛崛起的性价比新势力,老乡鸡人均24元,小菜园66元,遇见小面低至28元。这些品牌以极致效率重构成本,也在重新定义消费者对一餐饭的预期。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消费者意愿、能力和信心持续下探,“消费者既要性价比,也要质价比。任何一个兼具两者的品牌,仍存在增长与扩容的空间。”
换言之,以卖方为主导的增长时期已经结束。国信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提出,餐饮行业增速放缓后已全面进入“买方消费市场”,消费者正在追求体验与性价比之间的动态平衡,品牌必须主动调整方法论,响应餐饮消费的质价比需求大趋势。
买方市场的逻辑下,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品牌必须回答是否提供了足够鲜明、可被感知的价值,才能支撑定价。而一旦选择降价,如何维持利润又成为新的考题。依赖从消费者身上获取利润,显然已不明智。
不仅是西贝,近期发布中期业绩的康师傅也遭遇了类似困境。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营收同比下降2.7%至400.92亿元,其中饮品业务收入下滑2.6%至263.59亿元。这是康师傅近五年来中期营收首次下滑。
分析普遍认为,涨价是导致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去年第一季度,康师傅对1L装冰红茶、绿茶进行提价,从4元涨至4.5~5元。结果半年下来,饮品业务收入直接减少7亿元。
仅仅五毛钱的涨幅,便足以“劝退”大量消费者,消费者的价格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市场环境,企业该如何突围?国信证券指出,中国餐饮正进入“效率提升”新阶段,其做法与日本龙头餐饮企业有类似:一是优化单店运营效率,提升采购规模与议价能力,改善人效与坪效;二是重视供应链的价值并积极布局,从长周期经营维度降本增效。
在供应链布局中,中央厨房模式已成为行业主流选择。据了解,该模式通过集中采购、加工和配送,为连锁门店提供半成品或成品,是实现标准化管理和食安可控的重要方式。
中国餐饮协会数据显示,拥有中央厨房的连锁餐企门店存活率高出37%,顾客满意度高出25个百分点。根据《和讯商业》统计,2024年至2025年所有递表或已上市的餐企(不含新茶饮)共5家:小菜园、绿茶、遇见小面、老乡鸡、巴奴火锅。它们几乎全部自带中央厨房,且出餐时间均承诺在30分钟以内。只有绿茶暂与第三方合作,但也正在推进自建。
西贝之前也有上市计划。根据公开信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在2023年新年致辞中宣布,计划通过2023~2025年持续高质量发展,于2026年完成高质量IPO,目标成为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但经此舆论风波,其上市之路恐怕不会顺利了。
预处理和预制菜虽已广泛应用,行业与消费者之间却存在明显的认知空白。朱丹蓬指出,中国预制菜的应用范围与频次正在快速提升,“当前行业实际规模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的6000亿元。中国餐饮总体规模约5.5万亿元,即使按20%的最低比例计算,预制菜市场规模也应超过1.1万亿元。”他个人判断,预制菜在餐饮中的占比可能已超过30%。
但这并不意味着“现炒现做”失去价值。大众点评《2025中国美食消费观察》数据显示,2025年1~5月,“鲜活”搜索量增速达135.3%,“新鲜”为99.4%,“现炒”为71%,“烟火气”为41.7%。报告还指出,消费者愿意为“看得见的新鲜”多支付20%的费用。
未来的餐饮市场会越来越分化,一面是“制造业思维”为主的快餐和连锁市场,主打极致性价比,另一面“手艺型”餐饮也不会消失,它会坚守在高端体验、特色菜、私房小馆这些领域。
对于企业来说,不管在哪一端配资知识股,都应该找准定位。当消费者拿起菜单的第一眼看得仍然是价格,企业们或许更该思考定价能否让消费者感到值得。
冠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