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遭受的一次重大损失。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南部转移时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等高级将领不幸牺牲,更有7000多名英勇的指战员壮烈殉国,鲜血染红了皖南的山川。
令人痛心的是,这场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早在事变发生前数月,毛泽东主席就敏锐地察觉到国民党顽固派可能对新四军采取军事行动。从1940年9月开始,毛主席先后五次向新四军军部发出紧急电报,反复强调国民党军队的威胁,敦促部队尽快北移。然而,以项英为首的新四军领导层却对这些重要指示置若罔闻,最终酿成了这场惨剧。
展开剩余67%1940年9月6日,毛主席通过重庆的周恩来、叶剑英获得重要情报:蒋介石已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扫荡江南新四军。毛主席立即致电新四军军部,明确指出:据重庆周、叶报告,确悉军令部已向顾祝同发出扫荡江南新四军之命令,请叶、项、胡服准备自卫行动。皖南尤须防备。这里的胡服是刘少奇同志的化名,时任中原局书记。这封电报语气急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皖南部队安危的深切忧虑。
不久后发出的第二封电报中,毛主席的指示更加明确具体:新四军皖南、江南部队,应当采取自卫原则,准备在某方攻击时,坚决还击之,同时应采取一切办法缓和国民党之进攻。我方绝对不应先开战端,否则给顽固分子以口实,我政治上处于非常不利地位。这两封电报都体现了党中央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的方针,可惜都未能引起项英等人的足够重视。项英在回电中仍坚持军部困难北移的消极态度。
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当局以何应钦、白崇禧名义发出皓电,强令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至黄河以北。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毛主席从抗日大局出发,决定作出让步,同意部队北移,并严令新四军绝对不要再延迟。然而项英仍以新四军皖南部队短期内无法开动为由拖延行动,甚至提出暂留皖南,胜利把握较多的错误主张。
12月10日,蒋介石密电顾祝同,限期新四军在12月31日前北移,否则立即将其解决。在这生死攸关之际,项英仍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竟以不发饷弹即不开动为由继续拖延。12月26日,毛主席发出措辞严厉的电报批评道: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将来你们要吃大亏的!直到此时,项英才仓促决定在1941年1月4日开始转移。
然而为时已晚。1月6日,当新四军行进至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重重包围和伏击。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的情况下,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这场惨痛的教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项英等人对党中央指示阳奉阴违、犹豫不决造成的。
1月15日最新股票配资配资网,毛主席在总结教训时沉痛指出:从我们自己方面来说,首先是由于项英、袁国平等没有反磨擦的思想准备,其次是指挥上的错误。皖南事变的惨痛代价,永远警示后人必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任何违背中央决策的行为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发布于:天津市冠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